博客年龄:17年9个月
访问:?
文章:418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北坡 年龄:半百 已过 位置:中国

写在疫情的夜里(九)《活着》读后感

分类:自言自语
2020-04-24 02:07 阅读(?)评论(0)


 

看余华写的《活着》,我比看电影难受。电影里,看葛优表演我还会乐一下,看小说就一点都乐不出来。

按说老天爷叫你落生,成为个人,活着是件顺其自然的事,不活着又能怎么着呢?

活着就有苦有乐,五味杂陈。快活的时候,人们通常不会深思“活着”的要义,只有到生不如死、痛不欲生、死到临头、没几年活头的时候,才会回忆反思“活着”这件事。

“福贵”说:“我们是平民百姓,国家的事不是不关心,是弄不明白,我们都是听队长的,队长是听上面的。只要上面怎么说,我们就怎么想,怎么做。我和家珍最操心的还是凤霞,凤霞不小了,该给她找个婆家。

如果把时代比喻成一条河,老百姓的生存意识(甚至老百姓本身),都像河里的浮游生物,随波逐流,到哪儿说哪儿。最上心的还是眼巴前的事。所以,余华才在自序里说: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

我似乎是看明白了。余华的小说揭示了活着的本来面目。

可是什么是“活着之外的事物”呢?这让我有了点不解。比如友情算不算?帮助他人算不算?游山玩水、吟诗作赋,以致食品安全、环境治理、气候变暖、物种濒危,再以致中国崛起、中美关系、南海台海局势,再再以致卫星导航、太空、外太空等等,这些都算不算呢?一环套一环,相互勾连着,要说不算,恐怕说不过去,因为讲不通。可以讲通的是这些跟“活着”都有关系,都不是“活着之外的事物”,区别只在于有远有近、有急有缓、有大有小,绝不会毛关系都没有。

那么,照此推理下去,“活着”这事就太广阔了,几乎没边没沿。

就此打住吧,再推理下去就有点儿没六了。回到小说上,我以为,当时代让人们只顾眼前事物,只顾柴米油盐、生老病死,无暇畅想、没闲心扯淡的时代,一定不是美好时代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0-04-24 13:58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