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日志正文
|
||
记得有一句话,好像是哪位名人说过的——“灵魂越高贵的人就越孤独。”现实是不是这样?我不知道。虽然我内心里也会常感孤独,但我压根儿没感觉过自己的灵魂有多么高贵。 然而,世间的的确确有一种“阳春白雪,和者盖寡”的孤独,是我们凡人难以企及和不能体会的。网上见有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说,毛主席晚年的时候,眼睛已经不能看书了。有一次请人念庾信的《枯树赋》给他听,毛主席听着听着,不及念完,忽然放声大哭,而且哭了很长时间。身边的工作人员既惊诧又纳闷,为什么哭?没人知道,毛主席此后也从没再提起,于是这次的哭就成了永远的谜。 “竹林七贤”的精神领袖嵇康,在临刑赴死前,要求弹奏一首曲子“广陵散”。弹罢,他说,从此世间再无“广陵散”!何为世间再无广陵散?嵇康在弹奏时,他听到了什么、想到了什么、他要表达什么,这些都只有他自己知道,别人说啥都是猜度和揣测。 最显著的恐怕是《红楼梦》了。几百年来,不知有多少人都在揣摩其中壸奥,以致形成一门红学。可是不管怎样的殚精竭虑苦心孤诣,终究解不了曹雪芹“谁解其中味”这千古一问。 可见,内心里最深处的孤独是无可与人诉说的,只能自己跟自己说。“文学的最高境界,是自言自语。”不知是哪位大师说了这样通透的话,深以为然。有时候在这样的孤独面前,文字都显得笨嘴拙舌,似乎不及音乐旋律来得精微入髓,自言自语或有如此功效,说着说着,抑或不言不语,人便不自觉进到“一把辛酸泪”“欲语泪先流”的境界。
其实,不论是伟人名人还是凡人俗人,孤独感,大约是人人都有过的。不过有人常有,有人不常有;有人深陷其中,有人浅尝辄止;有人为此奋斗一生,有人逆来顺受得过且过。不一而足。但不管用怎样的态度怎样的方法对待它,孤独感是不可能消除干净一点不剩的,甚至不妨过分一点说,连排解也无法办到。 孤独,无疑是一种苦闷的感受。在大千世界里,你茫然四顾,一怀愁锁却不知泪眼向谁。无奈下只得踽踽独行,自言自语。然而这时候的孤独也是神秘又高尚的享受。你与自己的对话,其实是你与神在沟通。有利于自身修为,也可能有巨作问世,益于后人。
最后修改于 2022-06-17 04:09
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读金人译《静静的顿河》
下一篇:摘一片四月的叶子
|
||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