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客年龄:18年2个月
访问:?
文章:418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北坡 年龄:半百 已过 位置:中国

没事聊聊汪老

分类:自言自语
2018-12-18 09:33 阅读(?)评论(0)

透过文字缝隙窥视汪老的内心


   一位师友在手机上发来一条微信,是篇文章——《汪曾祺骗了你!揭秘鸡汤宗师的“黑暗”人生》。

   文章不长,看后第一感是内容还不错,就是标题太“狗血”了。把“骗”“鸡汤宗师”“黑暗”这些令人瞠目的标签,贴在平和冲淡的汪老身上,委实泛出一股子标题党只手勾兑的铜臭气。

 

   该文开头说到汪老先生的长子汪朗:“汪朗斜靠在一张巴洛克式的椅子上,发出一阵活泼的笑声。”后边附上张汪朗坐在蓝色长沙发(不是巴洛克式椅子)上的照片,身后幕布上彩光闪烁,像是在接受电视台采访。

   后边就绝少提及汪朗了。所以,也就不知道后文是作者的还是汪朗的意思。

 

   总的来看,这篇短文主要在说,汪老这辈子经过很多事,失业、饥饿、绝望、惶惑等等。他虽是个随遇而安与人无争的人,作品也大都流露恬淡闲适的情感意味。但他把自己并不美好的回忆,都“藏进了温情恬淡的文字中。”

   这大概就是标题所说“骗”的意思,虽然是善意的,可看上去还是辣眼睛。

 

   一个人,尤其是一位作家,对自身经历过的苦难,要不要说,要不要写到作品里去?

   一声不吭的人或许有,如木心,他自然有他的理由。但对读者来说毕竟是一种遗憾,是文学上的一块缺失。有不少作家对此是“大鸣大放”的。就我目力所及,首先想到的是巴金和萧红。巴金的《随想录》振聋发聩,萧红尤以写自己苦难的作品最好。然而我们从中看到的往往不只是作者本人的一己之痛,而是人的苦、是真善美遭受的摧残,从而呼唤人性良知的觉醒。

   汪曾祺是位“过来人”。我们闭上眼,用心舔舔他那些“温情恬淡”的文字,是不难品出其中苦味的。恰如民国的最后一年,他孤身伫立在夜幕下的故宫门内,仰望星空,“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,只有我这里一点是热的。”

 

   该文称汪老“总是把他认为美的一面展现给读者,而把那些不好的东西自己藏起来。” 20171017日《汪曾祺子女汪朗、汪朝谈其父亲》,汪朗说:“他绝对不是隐逸与闲适,只不过有些东西他看得比较透,也看得比较开而已。”

   我以为汪老藏得并不好,也许没人能藏得好。越是那种不想被人觉察的苦涩的笑、挂着泪珠的笑,才越感人至深,令人心颤。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