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客年龄:17年9个月
访问:?
文章:418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北坡 年龄:半百 已过 位置:中国

无题有感

分类:自言自语
2021-01-30 18:06 阅读(?)评论(0)

 

前天,陪爱人去人民医院做胃肠镜检查。

疫情期间,医院里人满为患。各个带着口罩,穿或抱着冬衣,或站立或穿梭,根本没法做到“保持一米安全距离”。扫码的,问询的、缴费的、排队的,人人都挂着一脸紧张忙碌的表情。广播的声音、护士喊人的声音、以及人们说话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,楼道里又比较热,仿佛更增加了空气的污浊。

我坐在门旁的椅子上等爱人出来,看着眼前的情形,忽然就想起台湾作家琼瑶女士曾公布的遗嘱。大意是她一旦病危,不要插管子抢救,让她安静体面的走就是了。

我想,我来的还是家知名的三甲医院,爱人做的只是个例行检查,我看到的也仅仅是医院里最平常不过的现象,而且我也只待了不足两个小时,就这已让我感觉很不舒服。倘若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上班,天天面对这种状况,我会是什么样子呢?能泰然接受并做好本职吗?我不敢保证。

琼瑶是聪明的,她做得对。假如某一天,我得了不治之症,我也会拒绝抢救,尽力以一种维护尊严的方式,安静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。普京说:“俄罗斯如果没了,还要这个世界干什么!”我仿效一句:“人的尊严如果没了,还要这条命干什么!”

由此推想到,那些聚光灯下演说家眉飞色舞地口吐莲花、还有那些心灵鸡汤之类的书籍,都是在没病没灾、有钱没急、身心舒泰亢奋时候喷泄的。在没有美化的现实面前,都变得一文不值,不足为信。甚至可以说,那样情形下,话说得越漂亮,就越不可信!

倘若把那些侃侃而谈的演说家、心灵鸡汤的作者,放置在医院或是病床上,正忍受着病痛的折磨,要不就放在更嘈杂、混乱、紧迫,更糟糕的环境里,他们会怎么样呢?倘若那时候,还能讲出漂亮话来,才可信,才令人佩服,令人备受鼓舞。

网上曾传说于丹在某某宾馆大发雷霆、斯文尽失。我以为那时候的她,才是个人。虽然表现出人性差的一面,虽然让人讨厌,但总比台上、电视机前眉飞色舞好得多,起码她真实啊,没骗人。


最近读完萧红的《生死场》。

这是一本读过一次就无法忘怀的好书!不记得是谁说过:“史书都是假的,除了人名和地名,小说都是真的,除了人名和地名。”萧红的《生死场》验证了这句话的真知灼见。

《生死场》描写的是日本侵华、即“九一八事件”前后,东北某地农民们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。他们贫穷又愚昧,终年过着悲苦无助、提心吊胆、还看不见一点希望的生活,命如草芥。那些惨状,被萧红血淋淋地呈现出来,我们被小说拉进了那个暗无天日的村庄,置身在悲哀凄惨,无处可逃日子里。

女人们过着更加悲惨的生活,血泪斑斑,生命朝不保夕,天天都是鬼门关。

她们是“奴隶的奴隶”。男奴隶们的愚昧粗野兽性,是直接压在她们身上的枷锁和荆棘。那种悲惨,超过我们的想象。

 

萧红的语言是惊人的!

《生死场》完成于1934年。那时萧红才23岁。小说里诸多细节,靠编是绝对编不出来的,何况她还是一个那么年轻的姑娘。因此,我相信那些细节,都是萧红亲身经过见过听过的。我还相信,萧红是怀着同样悲愤的心情,并且是在饥寒窘迫的环境里,才能这么力透纸背地写出她刻骨铭心不可能忘记的真实经历。

这样的文字,才是可信的,这样的被感动才有价值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1-01-31 13:23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下一篇:闲聊“敢情”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